我院联合主编《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通过专家论证


2020年新春全国范围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秩序,危及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这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反思。

城市如何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快速应对,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值得我们思考。为了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预案储备,2月8日,江苏省住建厅提出《关于在疫期将体育馆临时改造为应急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建议》,省主要领导当日批示。

在住建厅统一部署下,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共同开展可行性研究。先行开展子课题“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的可行性研究。经历15天的合作奋战,江苏省《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于2月23日通过专家论证。

省住建厅汇报现场


紧急响应

为了快速做好临时医疗中心的改造可能性研究,我院紧急响应,在院领导冯金龙院长直接指导下,院执行总建筑廖杰组织成立包括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医疗等专业的多学科研究团队,设计师们加班加点在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体育馆临时改造成应急医疗救治中心方案推演。


案例急研


我院迅速调集资源,充分发挥高校设计院学科优势,人才队伍强、技术储备足的特点。研究团队集结了体育建筑专家、医疗建筑专家和各技术工种专家汇聚智慧,仔细研究了武汉方舱的救治模式,提出了保留-新增-改造-回收为设计逻辑的体育馆改造成应急救治中心的方案,并通过如东一个体育馆案例来模拟推演,测算造价与工期。


联合课题组部分成员(左起):冯金龙、廖杰

设计人员连夜奋战,2月13日,联合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14日,省住建厅报送的《可研报告》获省主要领导批示,省政府转各地“深入研究,作为长期战略储备”。


《指南》研编


2月17日,江苏省住建厅正式下达《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编制任务。公司负责牵头,再次调集院内各专业总工和精兵强将,与东大院、江苏省院组成联合课题组进入编制研究阶段。



周岚厅长,刘大威副厅长


协同奋战


在本次疫情之前,我国并没有太多将体育馆改造成临时医疗中心的实际经验。为此,我们强调多专业互补协同,同时特聘请医疗界专家:原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冯丁、鼓楼医院基建处副处长许云松、原省卫健委感染控制专委会主委姜亦虹共同深入研究,及时了解武汉前线正在运行的“方舱医院”使用状况,从临床角度为应急改造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数日内,三家联合的课题组通力合作,不分彼此,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编制与校审交叉作业,多轮循环,共同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
2月22日中午,《指南》征求意见稿发送评审专家审核。为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编制组决定召开视频会议,邀请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和医疗方面的设计大师和知名专家对《指南》进行论证,并于当天将《指南》征求意见稿发送专家审核。
2月23日下午,江苏省住建厅组织召开《指南》视频论证会,来自中衡设计、九城都市、东南大学、启迪设计、长江都市、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最终《指南》获得专家组一致认可通过。并评审通过。
视频论证会现场
当晚,汇聚三家设计机构的联合课题组结合专家意见,对《指南》进行了最终修改与审定。
在住建厅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医疗等专业的大师和专家一致认为,《指南》编制立足应急性、安全性、合理性、可逆性和实操性,系统阐述了既有体育馆进行应急改造的技术要点和相关技术方案。《指南》可作为设计单位的技术参考,也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了工作参考,能够为全省各地加强“平战结合”,开展应急医疗场所储备提供决策支撑和技术指导。
南大建筑在这次疫情期间快速响应,连同东大院、和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经历15天联合奋战,非常时期,非常作战,奉献人民,不辱使命!